01
创作者的“宿敌”
不是AI
【资料图】
2023年,ChatGPT在AIGC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它以复杂而精细的语言模型,打破了人工智能和人类创作的界限。苹果公司在6月推出的Vision Pro也让人们看到“元宇宙”相关的AR/VR技术的新的天花板。
与此同时,这类新技术在文化行业也引起争议,有人将其视作“创作者”的末日,也有人对其“一笑而过”。在刚刚结束的第34届金曲奖颁奖礼,拿下最佳华语专辑的歌手熊仔在台上大谈AI对作词带来的影响,主持人韦礼安让数字人代替“准歌王歌后”们互相放狠话,引发全场捧腹。
今天的AIGC、元宇宙、Web3等行业,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无疑已对文艺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而从消费侧,线上文艺娱乐体验也因此愈加丰富,比如更为真实的元宇宙演唱会、元宇宙艺术馆等。
上面提到的各项新技术,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多重武器”,正向着文化的边界发起轰击,重塑着文化产业上中下游的格局。
02
2023年
科技对文化做了什么?
在5月,一条标题为“AI孙燕姿如何诞生的”的技术教程视频获得20余万次的播放量,而用孙燕姿的音色“AI翻唱”各类歌曲的视频在B站等平台已有至少上千条之多。数字人偶像、智能编曲、元宇宙全息巡演……这些在五年前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事物,已然变成了如今大众讨论的鲜活案例。
现在的创作者,也已不再局限于“憋在家里写歌画画”或者“游山玩水到处采风”,而是开始借助各类新的创作工具,快速获得灵感与方向,并不断提高的创作效率。正如蒸汽机推动了工业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AI、元宇宙、Web3等新技术多重叠加,形成巨浪,掀起了文化行业的变革。
AIGC近年来已开始成为文化行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产业上游的创作者而言,AIGC已逐步被艺术创作者或原创音乐人充分利用。大厂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一机会:深耕AI多年的百度在其“世界大会”上便秀出了“AI秒修复富春山居图”的技能;TME已开始探索大语言模型在AIGC领域的多元应用,推出了“TME Studio音乐创作助手”与“音色制作人”以提升音乐制作效率;网易云音乐在今年也重金进入AI音乐赛道,投资AI音乐公司“AIVA”的同时,推出一站式音乐创作平台“网易天音”,能在10秒内生成一首拜年曲。
元宇宙对创作者和文化公司而言,更像是一片未开发的土地,艺术家可以在这里尽情挥洒创意,创作出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作品。元宇宙结合AR/VR等场景模拟现实空间,创作者可以直接和观众交流,也让他们参与到你的创作中。
瑞典传奇天团ABBA去年举办的虚拟演唱会“ABBA Voyage”让四位平均年龄已75岁的爷爷奶奶们“集体回春”。他们通过虚拟技术进行人物外观的精细刻画:闪亮的衣服和“头发丝”级别的精致建模,让观众难辨虚实,也收获了超越成传统线下演出的高口碑和高票房。艺术家吕顺、导演宁浩和演员韩庚合作进行了一场名为《未知的边界》的线上线下展,他们通过数字艺术手段再创,尝试元宇宙平行展览这一创新形式,演绎艺术“未知的边界”,获得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Web3技术也正像是超级高速公路一样,让艺术家可以更快、更方便地把作品传播出去。时代需要向头部流媒体/社交平台“求资源”的宣传方式也将成为过去式——在Web3世界,艺术家可以直接发布作品而无需让“中间商赚差价”;通过数藏交易等方式,创作者可直接变现,不再需要通过售票、版权等传统的渠道。这就好比你有了一辆超级跑车,可以直接在高速路上开车把自己的作品“送外卖”到歌迷或观众的手里。
03
科技不会取代创作者
但会淘汰跟不上时代的创作者
尽管围绕着新技术的争议从未停止,但人们已产生共识:“科技的发展并不能取代人类的创新和创造力”。比如AIGC尽管已被广泛应用,但它们所创作的作品都离不开人类的输入和引导。AI可以根据特定的算法和数据生成音乐或画作,但它们无法理解或感受到作品背后的情感和创新意图,这正是人类创作者无可替代的地方。
然而,科技在另一方面确实在改变创作行业的生态。那些不能或不愿意适应科技变化的创作者,可能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以出版行业为例,随着电子书和网络阅读的普及,那些坚持使用传统印刷方式的作者将面临市场份额的丧失。而那些能够适应并利用新科技的作者,例如通过电子书、有声书甚至自己的播客平台来出版和推广自己的作品的作者,却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读者基础和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影视、音乐、视觉艺术等行业,这样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着。
毕竟,创作的本质是人类的情感和创新精神,这是任何科技都无法模仿的。但对创作者来说,适应和利用科技变化,是他们在新时代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04
“多重武器”被主流官方认可
创作者如何借助科技“发光”?
新技术提供的是提高创作效率的工具。如今的文化创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作事业,比如:
利用科技扩大受众范围:社群、自媒体平台可以让创作者更容易找到“高质量粉丝”并持续运营。
利用科技提高创作效率:AI写作工具让作者省去因繁琐排版而浪费精力;AI音乐工具可以让制作人快速做出一版新歌demo;AI作画工具可以让设计师应付“说不清楚需求”的挑剔甲方。
利用科技开辟新的创作领域:AR、VR、XR等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创作出以前无法想象的作品。
除此之外,与科技相关的音乐/艺术创作活动也正不断涌现,为创作者提供更多的能量加持与权威背书。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官网上,一项名为“重塑·聚光 全球本土艺术创意大赛”的线上活动引发了不少讨论。在官网对其的介绍中提到:作为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官方纪念活动,这届大赛旨在通过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并充分利用AI等新技术,鼓励全球的本土音乐人和视觉艺术创作者,充分表达自己、讲好故事。
以文化保护和传承为使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推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等许多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因此受到积极推动。在公约颁布20周年之际,这场大赛也是对公约颁布20周年的积极响应与实践,也代表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与全球权威机构,对AI、元宇宙、Web3等高科技重塑文化方式的认可和支持。
大赛发起人、全球媒体协作平台Better Worlds发起人,也是1985年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演出”LiveAid(拯救生命)的制作人Michael Mitchell,在对参赛选手的致辞视频视频中提到:“我们鼓励艺术家们探索和创新艺术的表达方式,我们期待着国际音乐人和艺术家的交流和扶持。” Michael通过LiveAid让电视转播技术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得以实现。如今他意识到新的技术将为文化领域带来全新的机遇。借助大赛在全球的推广和落地,Michael与大赛主办方正探索着“用前沿科技弘扬本土优秀文化”的最优解。
这届面向全球征集原创作品的比赛在官宣启动时,即提出了“科技赋能本土艺术和音乐”的核心理念,这与现在科技影响文艺创作的浪潮相契合。
大赛官方资料显示,其为优胜者提供了新科技在音乐和艺术展示和演出的多重“落地”场景——通过与国内知名元宇宙技术企业太一灵境达成中国区合作,为优胜的视觉艺术家开辟“无需受到物理空间限制”的元宇宙展演空间;数藏平台捧音也将作为音乐合作平台为小众音乐人提供更多变现机会的“音乐元宇宙数藏”,为本土艺术和音乐的“出圈”和“出海”传播搭建平台。
05
如何报名?
大赛欢迎艺术家提交各类数字创作艺术形式的作品,包括2D数字绘画、3D数字绘画和雕刻;CGI,照片绘画;数码拼贴画、数码摄影和视频;音乐人则需提交MP4格式的视频⽂件或MP3格式的音频文件。请留意具体的报名节点,不要错过报名机会!
提交截止日期:8⽉14⽇
获奖公布时间:9⽉11⽇
颁奖典礼时间:10⽉21⽇
报名⽹址:/f/A7BPDi
(请在8⽉14⽇前完成提交)
排版:孙可盈
图片源于Q仔互联网冲浪所得,若有侵权,后台联系,Q仔滑跪删除~
清博旗下的产品大多开放免费试用权限,想体验我们的产品,欢迎咨询~
对咱们文章有兴趣或者有意见的朋友也可以扫码勾搭Q仔哦~
想找到志同道合,相互学习进步的朋友,欢迎大家扫码进群~
转载/品牌/媒体合作
未来派对(群)